競賽得獎作品

2017 中學組 佳作─LULUNA

2017 中學組 佳作─LULUNA

「妳是原住民?」,以前我會驕傲地說:「是啊!」但是小學之後同學總是會用驚訝和歧視的眼光看著我,讓我愈來愈不敢大聲承認,但當我彈琴時,內心總是不斷浮現山上的景色。聖誕節是族人團聚的日子,我決定趁著這次聖誕節,回到羅娜,重新認識自己。
-
【製作團隊】江翊瑄 戴華均 陳幸愉 徐佩萱
【指導老師】何婷婷 王教哲 劉韋讓
【評審評語】與母親回到布農族家鄉過節,透過對祖父和母親等家人的訪談,學習珍惜自己的原住民根源,也從祖父身上看到不一樣的生活方式與價值觀。題材從小見大,攝影相當穩定純熟,音樂的運用以及中學生的自述旁白運用得恰如其分。

看詳細
2017 中學組 佳作─驚蟄後的堅持

2017 中學組 佳作─驚蟄後的堅持

阿姨因為移居到奧勒岡的關係對甜點產生憧憬,這時法國藍帶廚藝學院在她居住的州設立分校,又正好離住處只有兩條街,所以就興致勃勃地報名參加。
畢業後,阿姨在美國小有成就,但後來因父母年邁,所以回臺陪父母過晚年。並在埔里這個小鎮開了一間甜點店,將法式的甜點帶給小鎮的每一位居民。
 
-
【製作團隊】陳盈錞 陳香霖 潘大山 詹昀蓁
【指導老師】邱錫塘
【評審評語】很動人的一段故事,在驚蟄後的痛哭,覺悟,然後再起來,最後回到自己的故鄉—埔里。雖然拍攝者比較生疏,沒有掌握到主角的特色與情感,但仍不失為一部好片。最後小聲提醒,字幕太大了點。

看詳細
2017 中學組 佳作─家鄉四草WAY

2017 中學組 佳作─家鄉四草WAY

四草的生態特別美,早期這個地方的產業是以農業為中心,卻因為海水倒灌,使得農田無法耕作,而導致產業轉變成養殖漁業,沿海地區則出現了養蚵業。然而時代變遷,環境被破壞,小漁村漸漸沒落,但是背後還有一群默默守護著家鄉的人。
-
【製作團隊】黃郁芸 羅芊鈺 賴宥瑜 王健勳
【指導老師】何婷婷 王教哲 何彩雲
【評審評語】談區域變動,很少用這麼溫柔,以家人訪查為線,兼述產業,環境,及家族情感的流動,也反映出作者藉攝影機,和被攝者彼此倚靠的需要。

看詳細
2017 中學組 佳作─鹹酸甜的蜜密

2017 中學組 佳作─鹹酸甜的蜜密

員林,古稱林仔街,是半線地區近年來經濟發展最為顯著的城鎮,但很多人不知道,員林過去曾靠著農業、食品加工以及觀光,在產業界盛極一時,但隨著健康與養生意識抬頭,衛生法規的嚴格,傳統蜜餞的製作遇到空前的考驗。
曾經是聞名全台的員林蜜餞,會偏離時代巨輪的軌道而消失在歷史中嗎?
-
【製作團隊】陳姿霖 曹芷綾 陳學全 許嘉哲 劉上煜
【指導老師】何婷婷 王教哲 張珮珊
【評審評語】製作技術相當純熟完整,記錄著蜜餞廠的興衰與農民的心酸,以及實驗所的多方觀點,提供更深入的討論,實屬佳作。

看詳細
2017 中學組 佳作─秋月

2017 中學組 佳作─秋月

秋月,是我阿嬤的名字,民國55年從彰化縣社頭鄉嫁到花壇鄉。「秋」也暗指磚窯產業的沒落。
秋月,講述阿嬤回到老家回憶從前大家庭生活的狀況,以及她在磚窯場的這13年,經歷臺灣經濟起飛的時代…
-
【製作團隊】李若慈
【指導老師】紀文章
【評審評語】秋月阿嬤不只是作者的阿嬤,也是那個年代許多人們生命樣貌的縮影。影片很細膩地捕捉到秋月阿嬤的許多生活細節,水井旁洗臉、打水,跟親戚晚輩的對話,許多事不需要語言去講,幾個動作就已經足以讓人看到背後的許多故事。

看詳細
2017 社會組 金牌─幾種味

2017 社會組 金牌─幾種味

「昆山」這個城市,因臺商西進而快速發展,街景充斥著來自臺灣的地名、食物,只是「再相似的異鄉,也不是故鄉」。戴裕益,一名長期在中國工作的臺籍幹部,一如候鳥遷徙般的人生即將邁入第20個年頭。每次返臺,總要到舊西門市場,那是年幼時期的家庭記憶…
-
【製作團隊】戴嘉宏
【評審評語】父子之間,在物理上的距離,和情感上的親密,透過攝影機將兩者連結。「什麼是家?」,「什麼是故鄉?」是作者的提問,也凸顯出答案將會隨環境時間的變動,產生流動詮釋的深沈思考。

看詳細
2017 社會組 銀牌─岸

2017 社會組 銀牌─岸

導演透過影像寫下日記,2013-2016年期間,因緣際會,參與紀錄許多大大小小的陳抗會議,剪輯成23分鐘的影像,期盼透過影像,摘要勾勒臺灣當代社會現況與困境。
-
【製作團隊】郭盈秀
【評審評語】一部有意思的實驗紀錄片。用資料檔案一串看似無意義的數字,做為轉場的字卡,在架構上發揮了奇妙的功能。唯其中有一兩段章節內容過長,脫離了影片所展現出的某種疏離感,但仍足以打動身為中年人的我,謝謝創作者似有若無地打了我一巴掌,讓觀影者打開反省的缺口,細細地、長長地… 在心中慢慢竄流。

看詳細
2017 社會組 銅牌─猴平世界

2017 社會組 銅牌─猴平世界

林美吟, 9歲那年隨父親上壽山遇見臺灣獼猴,那是他們第一次相遇。歷經二十幾個寒暑,看著山上猶如自己親人的獼猴數量日益減少,人猴衝突也伴隨著城市的過度開發日益增加,面對人類的誤解,以及猶如自己家人的獼猴之間,她該如何找到猴(和)平共存的平衡點?
-
【製作團隊】李啟銓
【評審評語】這是一部看完之後會讓人深刻反省的作品。人類文明對於自然裡其他生物的貢獻是什麼?除了破壞恐怕沒有其他。
但片中的女孩讓我們知道,人們應該多做些什麼去改變這個現實。
 

看詳細
2017 社會組 佳作─《kituvangsar.晉級》

2017 社會組 佳作─《kituvangsar.晉級》

臺東知本卡大地布部落,至今保有傳統男子年齡階級組織的教育養成,這是成為訓練有術的「巴拉冠」男子必經的修煉,也是「巴拉冠」青年集會所的處事根基。是什麼樣的集體力量和部落思維,讓這些叛逆、調皮的國中階段的男孩們,甘願付出勞力、服從聽訓?他們又體會到了什麼?
-
【製作團隊】Uki Bauki(潘昱帆)
【評審評語】很棒的紀錄片,透過「巴拉冠」晉階,深刻感受原住民部落共生的團結精神。特別是後半段討論是否堅持傳統的片段,很動人。但很可惜,影片有幾段內容比較失焦,鬆動了敘述架構,雖然創作者企圖用音樂加強節奏,但過於密集,同時也失去環境音的力量。

看詳細
2017 社會組 佳作─曜 Wish

2017 社會組 佳作─曜 Wish

臺南西市場,俗稱大菜市,在西元1912年是當時南臺灣規模最大的市場,隨著時代的演變,現今已不如以往繁榮。
曜是市場裡人們心中的期許所聚集而成的形象,市場是它的家,而它也是市場人們的希望。
-
【製作團隊】馬筠婷 劉庭安 徐廷源 耿佳瑀 郭盈君
【指導老師】黃昭智 劉千凡
【評審評語】本片是本屆作品中極具創意的作品之一,利用動畫的特質與實景空間做了完美的結合與運用,帶我們重回了大菜市過去生活緊密相依的榮光年代,也讓我們看見此刻衰敗的孤寂,創意製作俱佳,令人驚豔。

看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