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朱彥銘
生長在原漢通婚家庭的林珍珠,因為母親專注於泰雅編織文化的傳承,她從小就與織布器具、聲音為伍。畢業後有感於文化流失的嚴重性,珍珠決定放棄都市繁華的生活,回家參與母親的編織志業。母女兩人彼此扶持與相互學習,一起研究早期的編織技法並將其發揚與推廣,珍珠也發現編織文化的意義一直就在自己的身邊。
影音分類
作者:鄭登宇
本片紀錄苑裡掀海風團隊,透過地方知識轉譯,設計菜市場公民課,邀請高中生踏上苑裡菜市場災後重建之旅。 學生走讀市場與田調,真實了解不同角度的利害關係人想法,最後召開模擬公聽會,角色扮演相關攤商、鎮民、公部門和建築師,討論菜市場的未來。 課程帶著高中生走出教室、走入社區,也透過學生參與,演活了家鄉的新樣貌。
「你開過三次臉譜,這個臉譜就永遠留在你臉上了。」,臉譜到底蘊含著什麼,一群來自四面八方的人,以廟建立起「家」的信念,多年來他們堅守著這間廟宇,努力的推廣八家將這個文化,想讓台灣獨特民俗風情文化不斷流傳下去。『生前跳家將的人,死後會回到神明身邊,作為家將神。』也因這句話展開了主角LULU追將的旅程。
前面是海、後面是山,這裡是宜蘭縣南澳鄉南澳村,一群泰雅族的孩子守護著這片山林。
傳說中有一種很好吃的菇菇,就藏在南澳鄉的某個地方哦! 讓我們一起去問問拿了很多冠軍獎盃的南澳國小籃球隊,聽說他們背後有兩位大功臣——林豪老師、凱弦老師,凱弦老師不但是籃球教練 ,還是一位香菇達人!大家準備好了嗎? 「菇菇歷險記」現在出發!
「家有一老,如有一寶」,但親如家人,卻往往不知父母在職場的角色與社會地位,更奢言瞭解祖父母的甘苦。本片源自孫子的寒假報告,想瞭解自己的外公,於是開始深入探討外公的職業、社會地位、日常生活與人生夢想,理解外公「國寶」的社會地位與人生歷練,進而探討佈景畫的製作與在台灣的興衰,思索老人對晚年的煩惱與夢想。
離每個人最遠的就是他自己~尼采
我們永遠清楚別人,卻永遠不明白自己,不明白我是誰?
熱鬧忙碌,光鮮亮麗的外在,卻有著張面具,每個人都有著小圈圈,
大至學校社會,小至自我內心,小圈圈即面具,別人難以企及,我們也未必了解小圈圈內的我們及每個自己,
即使是好友、室友亦未能真正了解真正的我,我又是誰呢?
辦桌,是台灣特有的飲食文化。
從早期練習陣頭時的「飯湯」開始,隨著時代的進步演化成,一道道的精緻老菜,陪伴了一整代的台灣人,也象徵了那個經濟起飛的年代。
隨著飯店、宴會廳的出現,這個特別的文化雖然受到打擊,卻不曾消失,甚至COVID-19爆發之後,這群從舊時走來的「刀煮」以及接班人,依然找到了屬於他們的生存之道。
在我的家族裡,同一天迎來兩件大事。 有送走兒子的媽媽也有迎接兒子的媽媽,然而生命是反覆的循環與更替。
在台灣金紙文化是一種很常見的民俗信仰,但隨著時代變遷與現代化,金紙文化日漸式微,為了解金紙文化對於台灣的重要性,在家中、廟宇進行田野調查,走訪金紙工廠傾聽老闆對金紙產業興盛衰微,透過影像講述故事,讓傳統文化受到各方的關注而永續保留,運用創意將金紙文化創造不同的新價值,培養學生成為世界永續新公民。
人們往往不知不覺就以CP值來評價食品的好壞。 但我們真的了解CP值代表的意義嗎? 我們深入探討CP值對天然食物與化學食品之間的矛盾關係。 人們都希望買到最好又想省錢,一味追求便宜和方便的同時我們卻可能失去更多更重要的事物。 一個簡單的決定卻可能導致很多問題產生, 這些問題其實需要大家一起去做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