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音分類

2024原鄉踏查紀錄片競賽-環境生態特別獎《除蛙記 》

作者:廖敬堯

班腿樹蛙,渺小、不起眼的外來入侵種,在台灣各地繁殖擴散,建立族群。暗夜籠罩的郊區,科學家和志工們投入一次又一次的移除行動,全力保護原生種。與此同時,體型巨大的海蟾蜍,在台灣中部現蹤野外,求偶的鳴叫聲此起彼落,預示著一場除之不盡的因果輪迴。

看詳細

2024原鄉踏查紀錄片競賽-一般組-優選《菱魂》

團隊成員:黃虹棋、陳寧、吳誌堂、卓秋燕、韓冬昇

導演虹棋帶領團隊回到熟悉的家鄉官田,透過鏡頭親身地觀察到菱角農民林丙火面對的困境不僅是政府限水政策,更包含人力的極度短缺與劇烈變遷的自然生態。影片試圖以「水田、農人、生態」三面向構築此一產業面貌,引領觀眾一窺菱角不為人知的背後故事。期盼這項受人遺忘的食物,重新被大家所看見。

看詳細

2024原鄉踏查紀錄片競賽-一般組-入選《派對咖鐵雄》

作者:鄒菲玲

紀錄怕熱的青蔥在最艱難的夏季所遭遇的事情。當抗藥性已產生,蟲害又在高溫的催化下越來越猛,蔥農試著跳脫傳統,為青蔥尋找活路。

看詳細

2023神腦紀錄片競賽-環境生態特別獎《高等的溼地》

民國97年政府將中興新村規劃為高等研究園區,100年環評通過後,南核心公共設施工程全面展開,由於新闢之道路,阻斷原先的排水系統,基地產生積水現象,吸引無數生物在此棲息繁衍,我便將此區域命名為高等的濕地,從開始記錄,中科的官員就跟我說這只是短暫的積水現象,既便短暫,我卻留下無限的精彩。

看詳細

2023神腦紀錄片競賽-原鄉踏查推薦獎《五給防風林》

我們的紀錄⽚叫做五給防⾵林,為什麼會叫做五給?是因為我寫錯了。我們在五給防⾵林學到了,林投、⽊麻⿈、⽉桃、⿈槿、海檬果給我們的⽤處。另外,我們還介紹了⻱⼭島還會下沉,然後每年會動有三公分。我還學到,為什麼防⾵林要種那些沒⽤的的植物,是因為⼈類在五結沙灘亂,所以要種五給來刺他們。

看詳細

2023 神腦紀錄片競賽 兒少組組入選《嵵小孩出動-珊瑚救星就是我》

一群生活在澎湖嵵裡的嵵小孩,
在大海的懷抱中長大,
有一天, 
他們在海邊划著sup,
看到海裡有很多漂亮的珊瑚,
但有些珊瑚卻變成白色,
嵵小孩心中出現疑惑:「這白白的珊瑚,是我在課本中學到的珊瑚白化嗎?」
在尋找白珊瑚祕密的旅途上,他們發現了那一大片海裡的白森林……

看詳細

2023神腦紀錄片競賽 青年組優選 《不方便的大自然教室》

森林裡⋯⋯
火坑中火寶寶誕生了!
沙子中隱藏的蟲蟲被找到了!
三合院裡樵夫爺爺的在分享他的冒險故事!小朋友說:真的很有趣很好玩!
鄉村、稻田、樹林、茶園⋯雖然不方便但卻找回了被人們遺忘許久的笑聲

看詳細

2023神腦紀錄片競賽 一般組最佳影片 《鯨之聲》

數百支離岸風機正在台灣西海岸大肆興建,緊鄰不到50隻的中華白海豚將長期受到噪音干擾,長年投入鯨豚病理與聲音研究的獸醫楊瑋誠,試圖揭開這些看不見真相,開發與保育的故事,正在同步進行。

看詳細

2023神腦紀錄片競賽 一般組最佳觀點 《身在蝠中》

生態研究是一條漫漫長路。要選擇什麼生物作為研究對象是一門學問。為什麼選擇蝙蝠呢?蝙蝠都住在哪些地方?都吃些什麼?在研究員的眼裡,蝙蝠只不過是用人類所聽不見的聲響賣力生存著。同時,作為環境生態中的重要幫手,牠們非但一點都不可怕,還相當可愛。

看詳細

2023神腦紀錄片競賽 一般組最佳技術《揹獵物的女人》

揹獵物的女人,此意來表達女性的堅毅與強韌的耐心,「揹」不僅止於體力上的負重重量,也是承擔著延續獵人的傳統狩獵文化。本片紀錄著Heydi Mijung,身為太魯閣族的女性同時也是部落裡唯一的女獵人,遵循著祖訓Gaya,實踐了他所守護的森林。隨著冬天來臨,Heydi帶著姪兒重返舊獵場,一步一步帶著姪兒進入了她的狩獵世界。

看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