競賽得獎作品

2017 小學組 金牌─雪隧世代

2017 小學組 金牌─雪隧世代

臺北搬來的謝家,常常往來宜蘭和臺北之間,他們已經整整走了十年的北宜高和雪隧。而這十年,也剛好是謝清懷和他的同班同學,離鄉或返鄉過程中,共同或是唯一的記憶。清懷跟他五個同學一起走過這217年來所有宜蘭對臺北主要的交通要道,竟發現他們穿嶺出雪隧後是看不到龜山島…
-
【製作團隊】蘇錫彥 趙偲羽 張秦嘉 王逸宸 陳蕎芯
【指導老師】謝清槐 許家昇 蘇勝祥
【評審評語】由老師、同學與家長總動員,以雪隧開通十週年為發想,引發孩子們進行街訪,也親自體會不同時代的宜蘭人去臺北的路徑。影片企圖心不小,也展現了大人與小孩攜手合作的成果,結合了媒體教學與歷史踏查課程。

看詳細
2017 小學組 銀牌─守住南郭1920

2017 小學組 銀牌─守住南郭1920

社區裡有一群老房子稱為「南郭郡守官舍群」,從1920開始便是縣政府高等官員宿舍。然而,老建築在環境和時代的變化下,多是以拆除收尾。
我們相信「有認識才會有尊重,學會尊重才能珍惜」。
建築物是時代的見證者,我們透過行動和城市裡的人一起讓「南郭郡守官舍群」活過來,地方的故事繼續說下去。
-
【製作團隊】朱紹瑄 謝宜軒 高語謙
【指導老師】吳嘉明 陳宥妤
【評審評語】這是一部紀錄片,也是一個田野的實踐,老師帶領一群小朋友共同關注老建築,企圖保護歷史文化資產,令人不禁對下一代懷抱更高的希望。特別是老建築的再利用,不再只是創意行銷的商場,而成為小朋友學習知識的田野空間,真的很棒。

看詳細
2017 小學組 銅牌─花生什麼樹

2017 小學組 銅牌─花生什麼樹

行道樹的存在對環境生態、交通安全和生活品質等都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在四年級上學期的主題探究課程,我們以「花蓮市行道樹」為主題進行學習,原本對行道樹沒有太多關注的我們,因此產生了一些改變…
-
【製作團隊】王胤育 吳睿哲 廖彥彰 蔣海晴 莊宜蓁
【指導老師】龍麗華 吳庭葳 陳俞君
【評審評語】難得看到記錄有關行道樹的照護,這是一個好主題,因為大部分的居民不關心臺灣老樹,更何況是行道樹,謝謝你們。雖然影片表現稍稍生澀點,但整體架構相當完整。衷心希望透過小朋友關心路樹的熱情,能讓臺灣居民行車走路時,對路樹多一點點溫柔的注目與感謝的心。

看詳細
2017 小學組 佳作─走揣水餅的人情味

2017 小學組 佳作─走揣水餅的人情味

一年一度的岳王祭典,是長興國小學生必修的課程,令孩子們開心的是祭典結束後,每個人手上拿著傳承百年的水餅,幸福的品嘗著。臺南地區水餅的習俗只限特定地區(永康、新化、仁德),本影片旨在透過水餅認識家鄉主要的傳統文化,探討傳統節慶和生活的關係,表達對家鄉的關懷。
-
【製作團隊】周子馨 嚴泓淳 郭旻宜 程泱錤 許燁綾
【指導老師】陳文凱 宋幸眞 郭綺文
【評審評語】田野調查觸發行為的決定,行為的決定再觸發敘事的脈絡。層層疊疊觀照內在原點的好奇心,逐漸擴張成一部耙梳歷史,卻同時也映照當代變化,層次豐富的紀錄片。
 

看詳細
2017 小學組 佳作─我和香魚阿公

2017 小學組 佳作─我和香魚阿公

我跟阿公相處非常不好,所以盡量都順他的意,但是在這個暑假阿公知道我在做紀錄片,我想阿公一定知道我在認真的做事情,所以阿公在我拍紀錄片的時候都很配合,我覺得阿公非常辛苦,像早上五點出門餵魚養魚晚上7點過後才能回家。阿公跟以前不一樣,因為阿公知道我在做一件正經的事。
-
【製作團隊】李能弘 雷惠佳
【指導老師】游政男 陳君豪
【評審評語】真實不做作地記錄下主角與阿公之間的互動關係,沒有花俏的製作技巧,卻更顯生動有趣,令人印象深刻。

看詳細
2017 小學組 佳作─民具・民聚

2017 小學組 佳作─民具・民聚

熱鬧的巷道裡有間特別的店,店門口有一隻企鵝,吸引我們的目光。這是早期專賣亞鉛民具的店家,跟先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因不敵塑膠製品的便宜,這些物品就一直存放在店內。從走踏到拍攝,從探索到認識,我們知道了店主—郭阿進阿公的故事,想像著以前的生活面貌。
-
【製作團隊】程睿芃 張庭語 邱冠豪 陳怡睿
【指導老師】龍麗華 吳庭葳 陳俞君
【評審評語】將企鵝擬人化作為開場與結尾的運用,並藉此帶出拍攝的主題,極富想像與創意。

看詳細
2017 小學組 佳作─路

2017 小學組 佳作─路

有條路高大聳立,好像一條巨龍在俯視著他們,童稚的心靈知道這條路可以帶他們去內心嚮往的地方、做想做的事,買想要的東西,公路與心路複雜的交織著,帶著武塔村未來的主人翁邁向未知的世界。
-
【製作團隊】卓越 徐樂 古彥星 曹格安 吳汯家
【指導老師】張仁民 賴勇達 游政男
【評審評語】武塔村很安靜,孩子們的願望很單純。
那條高高的路彷彿是個隱喻,交通的便利,仍舊難以承載孩子們的想望的未來。

看詳細
2017 小學組 佳作─走進詔安客 阿嬤的詔糠

2017 小學組 佳作─走進詔安客 阿嬤的詔糠

「詔」乃指詔安客家人,「糠」則指粗劣的糧食,曬的食物、醃製類。如何讓粗劣的食物變成一種美學,端看節儉持家客家阿嬤的生活智慧。我們透過孩子的眼,一起去探究客家精神、在困頓中的生活之道與阿嬤的生活智慧,找尋平凡但卻充滿人生滋味的客家飲食。
-
【製作團隊】丁佑琳 廖洋銘 林郁婷 郭佩蓁
【指導老師】李秉承 葉雅菁 廖朝慧
【評審評語】拍攝紀錄片的精神原點,是對被攝者的尊重,探究事物的真心,並藉由親身參與,將獲得的啟發傳遞出去。這部孩子的作品,雖僅是輕巧的訪查紀錄,卻明確體現這些價值的重量。

看詳細
2017 小學組 佳作─阿婆个艾粄

2017 小學組 佳作─阿婆个艾粄

上社會課,老師提到客家傳統米食的手藝逐漸減少,這讓我想起每到過節,阿婆忙著打粄仔時,好奇的我總是圍繞在阿婆身邊問東問西,也常常聽阿婆提起小時候的事,阿婆說,這些手藝都是從小跟曾祖母學的,一代一代傳承下來。
-
【製作團隊】劉祐辰 鍾沂秦 鄭立偉 鍾瑋家 謝羽鈞
【指導老師】李俊儒 徐千淑 李淑婷
【評審評語】食物永遠都是帶領我們去認識自身與彼此文化最好的路徑之一。《阿婆个艾粄》用很簡單的方式讓我們看見了阿婆的手藝,也看見生活便是傳承傳統最好的方式。

看詳細
2017 小學組 佳作─圓一個圓

2017 小學組 佳作─圓一個圓

寶來因為莫拉克風災導致年輕人大部分都到外面工作,只剩下一些老人家在寶來。只有每到佳節全家人才會一起團圓,但平時阿公、阿嬤卻得不到這種溫暖的幸福感;自從有了寶來人文協會後,這些阿公、阿嬤向家人不在身邊落寞的心情說「拜拜」,每逢佳節多了我們寶來國小孩子的陪伴,把團圓的圓給圓滿了。
-
【製作團隊】陶乙辰
【指導老師】倪筱婷
【評審評語】老師帶著學生一起拍攝社區重建的議題,以五分多鐘的短片呈現災後的寶來村社區團體努力讓老人與學童一起過節,藉以逐漸回復社區的生氣,簡潔且富教育意義。

看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