競賽得獎作品

2011 小學組 金牌─有四個門牌號碼的家

2011 小學組 金牌─有四個門牌號碼的家

花蓮縣吉安鄉的巧馨,住在有四個門牌號碼的大家庭。在這個三合院式的家屋,有阿嬤養魚的池塘,阿公親手搭建的工寮、雞舍,阿公還會在睡房裡養豬、晒衣服,一旁則有嬸嬸加工大理石的工作室,巧馨和爸媽及弟妹充分利用共同生活的臥房,小孩子會在臥房裡頭做體操、玩耍、看電視、打電腦,甚至作為錄影的訪談區。
巧馨也懂得善用社區內的大廟,大廟是孩子們平時的遊樂場,也是家裡發生事情時的庇護所。這部影片裡,我們將看到巧馨和她的家人,在建構她與居家、社區生活的空間關係裡,所流露出的生命故事以及生存智慧。
-
【製作團隊】江巧馨 孫會智 陳思維
【指導老師】劉曉燕 賴清雯 林慧絢
【評審評語】小學組裡罕見的關心自身認同的作品,在生活和土地斷裂的關係裡,找到了人和自己的相處方式,也為「家」做了一次動人的詮解。
 

看詳細
2011 小學組 銀牌─消失中的綠色小精靈

2011 小學組 銀牌─消失中的綠色小精靈

目前諸羅樹蛙主要分布在竹林內,竹林內光照度低、有合適的落葉覆蓋、加上污染量低,所以竹林在諸羅樹蛙選擇環境中,較能符合其生長條件。因此保存竹林棲地相對可以保護諸羅樹蛙的族群。然而由於竹農年齡老化,加上竹筍產地價格不振,竹農改種情形嚴重,加上農藥及化學肥料的施用亦會影響諸羅樹蛙生存,使諸羅樹蛙保育相對困難。
經過一連串的訪問,我們發現諸羅樹蛙面臨許多危機,但是藉由綠標竹筍認證制度的建立、透過生態指標的認證,提倡對諸羅樹蛙有益的竹筍生產形態,以加強筍農保育觀念,除可達到保育效果,亦可提升竹筍附加價值,增加筍農保育諸羅樹蛙的誘因,且對消費者健康有基本的保障。未來配合有機認證,將可為諸羅樹蛙保育及竹筍產業開創新局。
-
【製作團隊】陳德範 王俊皓 徐華隆 戴子源 吳浚源
【指導老師】陳清圳
【評審評語】環境生態紀錄,有時很容易流於形式化,變成另一種科教影片,但此片除了闡述學生們生態研究的過程,更充分詳實的告知閱聽眾,從諸羅樹蛙的棲地環境所衍生的相關問題,以及學生身體力行保育與推廣的態度。

看詳細
2011 小學組 銅牌─蝦米你共:你所愛ㄟ好所在

2011 小學組 銅牌─蝦米你共:你所愛ㄟ好所在

一段不經意的對話... 記得上次到水族館購買黑殼蝦時,因為發現箱子中的黑殼蝦數量很少,順口問了老闆原因。 我:「老闆,今天黑殼蝦數量剩下不多耶!」 老闆:「是啊!現在黑殼蝦產量變少了。」 我:「是因為天氣太冷嗎?黑殼蝦產卵量減少。」 老闆:「天氣冷還不算是主要因素,因為我的黑殼蝦都是在地的,產自柯仔林湧泉區,但是因為現在那兒民宿、農舍林立,越來越多的家庭廢水污染了黑殼蝦的棲息地,所以產量就變少了!」 我:「哦?是喔?」 老闆:「我以前都可以每個禮拜進貨5~6斤,現在每週搶得到1斤來賣就偷笑了!」 我:「ㄟ,老闆,那你還可以分好幾兩來賣耶!哈哈...」 老闆:「哈哈哈...」 (附註:一般水族箱飼養黑殼蝦做為除藻工具,牠是十分盡責的水中清道夫。每次購買量為半兩即可,即有上百隻黑殼蝦了!)
-
【製作團隊】林婧筠 陳映呈 李書儀
【指導老師】李易倫 張家豪 陳俊欽
【評審評語】這是一篇生態調查細膩而有趣的行動過程,小朋友藉著訪問、互動和實地走訪,為人為開發對環境的污染,提供了實際的見證。
 

看詳細
2011 小學組 佳作─觀茶趣

2011 小學組 佳作─觀茶趣

我們拍攝採茶、做茶的過程,讓大家認識,還訪問耕種有機茶的黃老師,最後歡迎大家來仁和社區品茶。
-
【製作團隊】官奕誠 王威盛 葉茹敏
【指導老師】林正龍 羅慧雯
【評審評語】片子一開始先介紹製茶的各種器具,然後忠實呈現有機茶葉製作的各個步驟。片中小朋友們告訴我們,茶葉的製作非常辛苦,而有機茶更是要和大地和平相處才能完成。
 

看詳細
2011 小學組 佳作─貓纜遊記

2011 小學組 佳作─貓纜遊記

在一個週末下午,同學們正無聊的想著要去那裡玩,恰巧有人提議貓纜就在我們學校附近,但卻沒有搭乘過,於是,老師和小朋友們決定去搭乘貓空纜車,在出遊的過程中,我們從貓纜解說員彭叔叔那兒,知道了纜車上的構造。接著我們在貓空地區喝茶,從店家口中也得知一些貓纜興建對當地的影響。最後在回程中,我們順道去拜訪當地里長,除了瞭解纜車興建與當地居民的關係,也知道當地居民的一些期待。
-
【製作團隊】陳誼庭 何翎 林欣穎 林欣諭 朴世恩
【指導老師】鄭穎蔚 謝文哲 許天藍
【評審評語】在地人文與環境的紀錄,資料的蒐集豐富,契合時事的報導方式,都算是全片優點,但多元的觀點才是讓小朋友享受一場最真實的媒體識讀體驗。
 

看詳細
2011 小學組 佳作─漱石清流

2011 小學組 佳作─漱石清流

好山、好水、好心情,這裡是新北市三峽區知名的戲水景點:大豹溪,在上游,溪水沒受到太多的污染,每到假日有許多遊客在溪裡面玩水、烤肉,大豹溪匯流熊空溪之後,變成三峽河通過三峽市區。
從上游往下游走,越來越多遊客隨手丟棄的垃圾、家庭和工廠排放的污水,河川受到嚴重污染,水中生物也跟著遭殃了。
新北市政府為了改善三峽河的水質污染,在河濱設置了一座「礫間接觸氧化系統」,它是一座水質淨化處理場,取名為「漱石清流」,它的意思是把髒掉的水,經過特殊的過濾成為乾淨的水,再放流回三峽河,達到淨水的目的。
這裡就是「漱石清流」水質淨化處理場,淨水的設施都在這一大片綠地底下,經過層層的濾淨,再回到河中。
這個濾淨設施真的有那麼神奇嗎?
我們來做個簡單的實驗喔。
準備材料:空寶特瓶、砂、碎石、活性碳口罩、木碳。
為了保持河川乾淨的水質,請大家不要亂丟垃圾,也不可以隨便排放污水,愛護地球從現在開始做起還不晚喔。
-
【製作團隊】黎立恩
【指導老師】黎遵明
【評審評語】本片以一個小小的水質濾淨實驗,說明三峽大豹溪的「礫間接觸氧化系統」水質淨化的過程,並提醒大家要保護水源,畫面簡單而生動有趣。
 

看詳細
2011 小學組 佳作─畢業感言

2011 小學組 佳作─畢業感言

在我們身邊和我們一同成長的同學,有些身心障礙的孩子,而我們是否曾經認真的觀察過他們?六年級的孩子已經具有相當的能力來運用資訊工具,組織與溝通的能力也較為成熟,因而藉由實際行動運用鏡頭認識身心障礙的同學,讓畢業生體驗生命教育主題的學習活動,提供學生參與規畫及實作,增強孩子團隊合作與規畫組織之能力,並提供回顧與反思的討論。 畢業感言采妮和六乙的同學一同相處了六年,在六年當中采妮總是最晚上學、最早回家、作業最少、大家都要讓他幫他的角色,在最後一年,孩子們學習用鏡頭去看采妮的學校生活、救星的生活及她的復健課程,在這一連串的拍攝剪輯的歷程中,對采妮有了不同的觀察,大家也深深佩服采妮,即使生活中比我們多了這麼多障礙,她還是用她的微笑一一面對。
-
【製作團隊】呂玟瑄 張若嵐 杜佳雯 邱婷珊 羅冠琳
【指導老師】郭良苑 黃裕敏 曾柏瑜
【評審評語】猶記得小時候的畢業紀念冊,大家總是留下那青澀祝福的話語,而今圖像化世界運用影像製作畢業紀念冊,也就不足為奇。透過每個孩子的畢業(YA)感言,讓他們重新認識自己周遭的人事物,是一種難能可貴的生命體驗。創意以及參與度的極大化,是本片最有趣的主因。
 

看詳細
2011 小學組 佳作─挑戰

2011 小學組 佳作─挑戰

2010年的暑假,我們有一項挑戰任務,要完成五天四夜的自主旅行。活動中,我們雖然是學生,但卻是旅行的主導者。影片中,我們分享了「食、住、行、樂」等方面的精彩片段;這些活動,都透過我們自己事前的規劃與旅程中的應變能力來完成所有的任務。這趟旅程,讓我們看見了自己的能力與希望。
-
【製作團隊】張學舜 丁振崧 曹恩福 梁以理 紀廷寬
【指導老師】陳彥宇 張瑋翔
【評審評語】有擔心、有祝福,父母放手讓孩子獨自搭車旅行,體會生活的付出與收獲。活潑生動的拍攝手法,帶領觀眾一起與孩子旅行,接受一次前所未有的生命教育,是難得的佳作

看詳細
2011 小學組 佳作─忠信之水天上來

2011 小學組 佳作─忠信之水天上來

學校的小朋友不愛惜水資源,任意浪費水,等到某天突然沒水了,他們自己到山上水源頭去巡視,艱辛的過程讓這些小朋友發現原來水資源得來不易,不應輕易浪費,也讓他們瞭解及見識到學校的水都是靠著一條條飛天遁地的水管,蔚為奇觀!
-
【製作團隊】黃燕玲
【指導老師】陳科良 李靜宜
【評審評語】這部影片透過「沒水了」這個情節為開端,展開小朋友尋找水源的行動。最後發現我們平常用的水,是從一條條的水管從山上引下來,生動地表達愛護水資源的理念。
 

看詳細
2011 小學組 佳作─改造綠校園

2011 小學組 佳作─改造綠校園

改造校園是我們學校的上課內容,我們利用綜合活動課,一起去挖出水池,養青蛙種水生植物,種草皮,挖除水泥與磚塊,使我們的校園更天然一點。傍晚放學後,住校生也常勞動服務,種樹挖土,讓校園更美麗。我們一起記錄學校這些改變的過程。
-
【製作團隊】張維倫 林奕德 謝婷羽
【指導老師】廖宏彬
【評審評語】這是一個真實行動的紀錄,小朋友們一剷一剷地把學校改造成綠校園:水泥地減少了,樹木和草地變多了,有了生態池,可愛的小動物也來了。原來我們可以自己動手改造自己的校園。
 

看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