競賽得獎作品

2017 社會組 金牌─幾種味

2017 社會組 金牌─幾種味

「昆山」這個城市,因臺商西進而快速發展,街景充斥著來自臺灣的地名、食物,只是「再相似的異鄉,也不是故鄉」。戴裕益,一名長期在中國工作的臺籍幹部,一如候鳥遷徙般的人生即將邁入第20個年頭。每次返臺,總要到舊西門市場,那是年幼時期的家庭記憶…
-
【製作團隊】戴嘉宏
【評審評語】父子之間,在物理上的距離,和情感上的親密,透過攝影機將兩者連結。「什麼是家?」,「什麼是故鄉?」是作者的提問,也凸顯出答案將會隨環境時間的變動,產生流動詮釋的深沈思考。

看詳細
2017 社會組 銀牌─岸

2017 社會組 銀牌─岸

導演透過影像寫下日記,2013-2016年期間,因緣際會,參與紀錄許多大大小小的陳抗會議,剪輯成23分鐘的影像,期盼透過影像,摘要勾勒臺灣當代社會現況與困境。
-
【製作團隊】郭盈秀
【評審評語】一部有意思的實驗紀錄片。用資料檔案一串看似無意義的數字,做為轉場的字卡,在架構上發揮了奇妙的功能。唯其中有一兩段章節內容過長,脫離了影片所展現出的某種疏離感,但仍足以打動身為中年人的我,謝謝創作者似有若無地打了我一巴掌,讓觀影者打開反省的缺口,細細地、長長地… 在心中慢慢竄流。

看詳細
2017 社會組 銅牌─猴平世界

2017 社會組 銅牌─猴平世界

林美吟, 9歲那年隨父親上壽山遇見臺灣獼猴,那是他們第一次相遇。歷經二十幾個寒暑,看著山上猶如自己親人的獼猴數量日益減少,人猴衝突也伴隨著城市的過度開發日益增加,面對人類的誤解,以及猶如自己家人的獼猴之間,她該如何找到猴(和)平共存的平衡點?
-
【製作團隊】李啟銓
【評審評語】這是一部看完之後會讓人深刻反省的作品。人類文明對於自然裡其他生物的貢獻是什麼?除了破壞恐怕沒有其他。
但片中的女孩讓我們知道,人們應該多做些什麼去改變這個現實。
 

看詳細
2017 社會組 佳作─《kituvangsar.晉級》

2017 社會組 佳作─《kituvangsar.晉級》

臺東知本卡大地布部落,至今保有傳統男子年齡階級組織的教育養成,這是成為訓練有術的「巴拉冠」男子必經的修煉,也是「巴拉冠」青年集會所的處事根基。是什麼樣的集體力量和部落思維,讓這些叛逆、調皮的國中階段的男孩們,甘願付出勞力、服從聽訓?他們又體會到了什麼?
-
【製作團隊】Uki Bauki(潘昱帆)
【評審評語】很棒的紀錄片,透過「巴拉冠」晉階,深刻感受原住民部落共生的團結精神。特別是後半段討論是否堅持傳統的片段,很動人。但很可惜,影片有幾段內容比較失焦,鬆動了敘述架構,雖然創作者企圖用音樂加強節奏,但過於密集,同時也失去環境音的力量。

看詳細
2017 社會組 佳作─曜 Wish

2017 社會組 佳作─曜 Wish

臺南西市場,俗稱大菜市,在西元1912年是當時南臺灣規模最大的市場,隨著時代的演變,現今已不如以往繁榮。
曜是市場裡人們心中的期許所聚集而成的形象,市場是它的家,而它也是市場人們的希望。
-
【製作團隊】馬筠婷 劉庭安 徐廷源 耿佳瑀 郭盈君
【指導老師】黃昭智 劉千凡
【評審評語】本片是本屆作品中極具創意的作品之一,利用動畫的特質與實景空間做了完美的結合與運用,帶我們重回了大菜市過去生活緊密相依的榮光年代,也讓我們看見此刻衰敗的孤寂,創意製作俱佳,令人驚豔。

看詳細
2017 社會組 佳作─看見星星在飛翔

2017 社會組 佳作─看見星星在飛翔

木柵公園內的萃湖是一座濕地生態池,被臺北市選定復育螢火蟲的場所,而社區居民們也殷切期盼螢火蟲能再現萃湖,於是由文山社區大學陳德鴻老師帶領生態班學員、志工以及社區居民,共同參與「找回萃湖美力」的活動,希望找回昔日萃湖的綺麗與活力。
-
【製作團隊】陳榮瑞
【評審評語】完整記錄下復育螢火蟲的過程,看見眾人同心協力的努力,富有教育意義。結構完整流暢,,具有一定的製作水平。

看詳細
2017 社會組 佳作─板橋我的家:一首歌的誕生

2017 社會組 佳作─板橋我的家:一首歌的誕生

2014年10月25日在板橋府中商圈有一場集合板橋的國小及社區組成的千人大合唱活動,合唱曲目為由曾獲金曲獎傳統暨藝術音樂作品類「最佳作詞」獎的音樂人蕭澤倫,以及林中光樂團的梁承忠共同創作的「板橋我的家」。本片記錄這首歌及合唱活動怎麼形成,並期待發揮著什麼樣的影響力。
-
【製作團隊】羅正皓
【評審評語】板橋居民尋求社區認同,決定創作一首歌曲,並舉辦一場千人大合唱活動,這項動議得到熱烈的回響,題材動人,受訪者誠摯,投入活動的團體與個人眾多,以事件為核心但沒有流為活動紀錄,是一部讓人感動的佳作。

看詳細
2017 社會組 佳作─塭仔邊

2017 社會組 佳作─塭仔邊

2016年的暑假,阿公在一個風和日麗的早晨去遠方旅行了,重回學校的我,開始興起拍攝家庭電影的念頭,想留下更多阿嬤的日常影像,卻也在拍攝的途中,悄悄記錄下一場連神明都無能為力的環境公害。
-
【製作團隊】林立婷
【指導老師】曾吉賢 吳永毅
【評審評語】從片名到整體影像都讓能人感受到一個小村莊裡的寧靜,以及村莊裡的哀愁。人們破壞了環境,環境回過頭來又傷害了人們。這是一個我們需要停止的循環。

 

看詳細
2017 社會組 佳作─憶偉與弘逸

2017 社會組 佳作─憶偉與弘逸

葉憶偉,臺東排灣族原住民,曾是優秀的兩棲陸戰蛙人,退伍後為了生活選擇加入幫派,討債打架成為日常。
范弘逸, 18歲的他每天只想跟朋友到處閒晃,更因為叛逆一度與警察上演馬路追戰的真實戲碼。
生命在最青春年華的時候,從傲慢不羈的人轉變成輪椅族,兩個失速的人生究竟該如何面對未來的生活?
-
【製作團隊】曾玉婷 盧樂道
【指導老師】洪淳修
【評審評語】以兩位成年後才脊髓受損、終身坐輪椅的人物為中心,講述坐輪椅的傷友如何面對劇變的人生,如何面對生活中大大小小的挑戰。導演認真地跟拍和訪問,拍攝手法平實真誠,作品瑕不掩瑜。

看詳細
2017 社會組 佳作─巷弄藥局

2017 社會組 佳作─巷弄藥局

民國67年由公公莊添榮創立中藥局,在市場中佇立了數十個年頭,現由兒子莊新宏與媳婦卓玲慧兩夫妻共同經營且轉型成中西醫藥局。
卓玲慧夫婦育有兩個小孩,在藥局的經營中,讓她跟顧客間有了更多話題,同時更懂得為人母的辛苦,面對忠貞眷村的高齡長者們時,提供更多的居家服務,成為一間富有情感與人情味的巷弄藥局。
-
【製作團隊】陳蔚慈
【評審評語】娓娓道來,從個人經驗回溯進入新社群,建立新故鄉的心理脈絡,不但濃縮地談了一個空間史,社區史,更看到女性生命成長的珍貴脈絡。

看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