競賽得獎作品

2011 社會組 佳作─媽媽的作業簿

2011 社會組 佳作─媽媽的作業簿

十年前印尼暴亂,為了避難,陳秀群選擇從印尼嫁到台灣來。她在印尼擁有高中學歷,在台灣卻成了不識字的文盲。
兩個兒子陸續出生後,她發現教育下一代,必須先從教育自己做起。因此進入後埔國小補校就讀,三年來沒有請過一天假,畢業時領到風雨無阻勤學獎。
阿群白天黑夜身兼兩份工作,為儲存孩子們的讀書基金而努力。她知道,只有知識可以改變命運。?我告訴兒子,要好好讀書,以後才能找到好工作,不要像媽媽一樣,當洗碗工,幫人家洗攤子這樣。?
求知慾不會輸給任何人的阿群說,?以後如果環境許可,我想讀到大學,做一個一百分的媽媽。?這樣的阿群,她煮的飯菜,有一點台灣味,有一點印尼味,混合成已經是一百分的味道,不管她有沒有上過大學。
-
【製作團隊】談靜宜 張維邨
【評審評語】從印尼嫁到台灣來的阿群,像是許多新移民女性的縮影;在鏡頭前,阿群娓娓訴說自己如何努力持家、賺錢貼補家計。本片以靜觀的態度,呈現新移民女性的生命韌性,不卑不亢,令人動容。
 

看詳細
2011 社會組 佳作─婆婆媽媽便當團

2011 社會組 佳作─婆婆媽媽便當團

為體恤年長者沒有能力照顧自己,東南社區自95年開始,提供供餐服務,由一群無私奉獻的志工媽媽們,週一至周五全年無休的供應營養午餐給年長者,體諒行動不便者,還有外送到府的服務,一路上不只有供餐,還包括訪視、問安,甚至幫忙清理家中垃圾,在經濟極度拮据的情況下,即使戶外煮飯,風吹日曬雨淋,甚至每天留下來做饅頭補貼菜錢,志工媽媽們無怨無悔,只為讓老人們能過得好一點,小小的便當裡裝載了滿滿的愛與無限的能量。
-
【製作團隊】余暄莉 周世倫
【指導老師】賴祥蔚 鄭金標 陸中明
【評審評語】本片紀錄林口東南社區的「老人供餐」服務,流暢的敘事、輕快的節奏,充分展現出社區互助的精神,為邁入高齡化的台灣社會,提供了良好的借鏡。
 

看詳細
2011 社會組 佳作─香川

2011 社會組 佳作─香川

拍攝這部影片,我的足跡幾乎踏遍了香川,也讓我這個都市小孩,親眼看到山林的美好,還有原住民守護故鄉的用心。
『山蘇園』是個非常原始且完整的生態森林,長年來封閉對外開放,這裡是哈勇一家人,也是部落小孩的玩耍、訓練獵捕的天堂,建立起濃厚的情感,雖然偏遠,但部落一直很稱職的扮演守護天使,這樣的信念,數十年來不曾改變,讓一旁拍攝的我看了很動容。
除此之外,香川還做了很富有教育意義的『植物園』,把泰雅語標在上頭,把傳統母語傳承下去,在植物園最常見到的,就是薏苡仁,這在部落裡有著甜蜜的意義,哈勇的妹妹靠著好手藝,結合泰雅編織,把族人的愛情發揚光大,年輕一輩的是以創意,來介紹香川,老一輩的婦女走向傳統編織,用古老技術織出兒時記憶。
在得天獨厚的環境醞釀下,他們善用這個天然資源,栽種咖啡、甜柿來生活,這幾年他們也積極整取『佳哈木棧道』,讓外界欣賞香川祕境美。
香川的故事美麗,且讓人印象深刻,他們的努力,也讓我們看見,原住民在深山中,如何和生態共存,如何珍惜這塊得來不易的瑰寶。
-
【製作團隊】李晉仰
【評審評語】順暢的敘述,描繪香川這個大安溪畔的泰雅部落,讓人看見生態的豐富以及人情的豐美,尤其恢復傳統的共食、工藝的傳承與創新,記錄了原住民部落營造的重要過程。
 

看詳細
2011 社會組 佳作─看見蘭陽的曙光

2011 社會組 佳作─看見蘭陽的曙光

義大利籍的柏德琳修士,在民國四十五年隨天主教靈醫會來到台灣羅東聖母醫院服務,當時他才二十三歲,照顧並醫治肺結核病患;在醫院轉型後,轉而照顧收容的貧病老人。先用心、再用藥,視病如親的他,柏修士喜歡穿梭在老人之間,用流利的台語和大家談天說地,巡視每間病房,2003年獲得內政部頒發外僑永久居留證,成為真正的台灣人;2010年,76歲的他,依然在醫院服務。心,被絆住了,故鄉,就在這裡。
-
【製作團隊】李建成
【指導老師】胡志佳
【評審評語】時間的跨度,看得出作者對作品(主角)的呵護與用心,或許我們對來台的傳教士總有些刻板印象,但全片真實不失幽默,透過修士本人的侃侃而談以及與鄰里朋友的互動,我們看到了真正超越國界與族群的真正台灣人。
 

看詳細
2011 社會組 佳作─竹夢天使

2011 社會組 佳作─竹夢天使

台中石岡是一個勤儉樸實的客家小城,也是張瓊文的出生的地方,出生三個月之後,因為腦性麻痺,導致她身體留下缺陷,只有右手可以靈活動作。熱愛客家歌謠及傳統文化的她,試著朝竹編工藝的興趣發展,於是參加國立傳統藝術中心所舉辦竹編研習營,在這裡認識了竹編國寶級大師李榮烈老師,從此邁入竹藝編織的旅程。學習竹編的過程非常辛苦,但是勇於嘗試也從不輕言放棄的個性,反而激勵她奮發向上的意志力,甚至練習單手劈竹的技巧,也慢慢的從中摸索出適合自己的方法。在面對生命的路途上雖然遇到逆境,瓊文總是樂觀的勉勵自己:「不要想你失去什麼,而是要想你還擁有什麼,只要給自己機會,就有希望!」給自己一個機會,實現生命的夢想。
-
【製作團隊】陳宏銘
【評審評語】腦痺症患者用一隻好手,為我們創造出的勇氣與美的藝術結晶,當我們覺得疾病會阻擾一個人追求夢想時,請來觀看這部紀錄片,當可得到不同的結論。
 

看詳細
2011 社會組 佳作─在大樓的轉角 遇喜人

2011 社會組 佳作─在大樓的轉角 遇喜人

常言道,遠親不如近鄰,現代人大多忙於工作,因此跟左鄰右舍的感情非常疏離,尤其是公寓大樓,常常是自掃門前雪的情形,但在台中龍井山腳里的御璽國寶大樓卻不一樣,社區住戶自發性的開始了社區營造的工作,他們從舉辦親子讀書會開始,將大樓的閒置空間有效再利用,同時透過田野調查,帶居民到豐富生態的南勢溪,進行淨溪、生態觀察,還活化社區附近的老舊建築,讓居民發揮才藝舉辦音樂會,在這裡,每個人都是幸福滿分的御璽人。
-
【製作團隊】曾映維
【評審評語】一個社區的成功不在建築物的美觀、居民的封閉舒適,而在走出社區,與環境的真正融合與探查,這部作品成功完整的交代了一個社區的努力。
 

看詳細
2011 社會組 佳作─一比一

2011 社會組 佳作─一比一

這是一個關於一位建築系學生畢業設計的故事,人家常說萬事起頭難,故事中的主角在構思田寮洋這個畢業設計的時候,跟基隆野鳥協會詢問資料時,透過協會的介紹與一位當地的老師搭上了線,在參與這位老師的一個會議後,又與林務局搭上了線,線就這樣一條一條的牽了下去…計畫就此展開,一開始完全不知道最後的結果是什麼,所以這個過程是以一位行動者設計的身分去做的事情…
-
【製作團隊】楊淇勝 湯若君
【指導老師】胡志佳
【評審評語】這部片子紀錄了大學生對土地的反思和關愛,地點是貢寮的田寮洋。特別的地方,是一個建築系的學生,能夠在畢業設計的建築技術氛圍中,關懷真實的土地,值得鼓勵。
 

看詳細
2011 社會組 特別獎─沙塵風暴

2011 社會組 特別獎─沙塵風暴

全台最長的濁水溪,因灘地沙質適合種植西瓜
包括雲林、彰化等地,有許多人賴此維生
但包括崙背鄉等十四個鄉鎮,都受到了濁水溪沙塵暴的影響
不僅是農業受影響,包括居民的居住環境也飽受風砂之苦
連鄰近的學校、街道,都無可倖免
政府及居民們,又該來如何面對這一場沙塵風暴?
-
【製作團隊】林佳佩
【評審評語】濁水溪的沙塵風暴,在片中一覽無遺,記錄了農民、學生及一般村民生活的挫折、困境與無奈。場景的變化與對白引人入勝,為一部貼近人民生活現場的傑出記錄片。
 

看詳細
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