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音分類

2019 小學組 佳作─174巷小時光

2016年開始,我們認識了社區裡的老建築「南郭郡守官舍群」,並開始關注這個區域,在2017年9月終於獲得彰化縣文化局的同意能夠營運官舍。因此,從學校一路經過社區裡的溪流再鑽進蜿蜒的巷弄裡,到達官舍群所在位置,就成了我們經常走踏的路徑,越來越熟悉這裡後,我們開始思考,還可以為這個老街區做些什麼呢?
-
【製作團隊】王子菱 楊承學 余謹安 羅課鴻 吳岳
【指導老師】吳嘉明 陳宥妤 陳昱甫
【評審評語】 記錄,即是一場探索的過程,從發現、觀察、了解到展開行動,小學生用鏡頭留下自己與南郭郡守官舍群的故事,帶著童稚味的配音,娓娓道出對於老建築的情感,真誠動人。

看詳細

2019 小學組 佳作─畫出將軍的故事

畫我家鄉,為家鄉說故事,將軍國小透過家鄉守護校本課程,踏查走讀挖掘家鄉大小事後,以一年時間繪製出版《籮伯公的大餅店》,討論西式文化衝擊下,傳統庶民文化式微及二代之間的情感故事,最特別本書是以閩南語編寫。本片主要在記錄將軍國小繪製《籮伯公的大餅店》及表演行動劇的過程。
-
【製作團隊】林鼎盛 許志瑋
【指導老師】陳良圖 陳佑禎 李宜峰
【評審評語】透過繪本、動畫、話劇表演等諸多形式,帶領將軍國小的同學認識在地傳統文化的特質,形式豐富活潑,令人驚豔。敘事與結構上有再努力空間,旁白聲音表情也較為緊張,但已可見影片敘事的潛力,值堪嘉許。

看詳細

2019 中學組 銅牌─河內外婆橋

日久他鄉是故鄉,但返鄉仍是夢想,感受得到幸福的地方,就是家鄉。 這次難得有機會和老師們一起到越南河內,拍攝新北市外婆橋的影片,透過這次的拍攝讓我深刻了解在台灣,很多新住民媽媽在異國生活的心情,真的相當不容易,所以,我們對她們應該要有更多的包容。
-
【製作團隊】黃子揚
【指導老師】黃昱達
【評審評語】 進行資源與時間都有限制的國外拍攝,還能維持技術水平的發揮,實屬難得,台灣有許多可向外延伸的議題,都是值得發掘與經營的好題材,是創作者未來都可以考慮的方向,打破舒適圈,從外而內來看台灣的定位。

看詳細

2018 小學組 金牌─作伙踅菜市仔

詹玲涓阿姨從小在彰化市的民生市場一帶生長,她認為菜市場不僅是交易買賣之地,還存在更多鮮活記憶,更不忍眼見傳統市場因現代人消費習慣改變日趨沒落,興起讓民眾走入市場的念頭,現在我們和詹阿姨一起發現,傳統市場除了買賣交易行為,用心傾聽更可以獲得很多寶貴的人生故事,未來期待更多的新意與創意豐富市場容貌。
-
【製作團隊】蔡昀宸 蔡孟廷 孫承玉 何中康 沈佳叡
【指導老師】吳嘉明 陳宥妤 梁藍如
【評審評語】這部作品讓我們看到,以實際行動參與是最好的方式去認識與學習,關於我們所身處的環境,並且有可能讓其變得更美好。這些孩子們的行動力值得我們去學習!

看詳細

2018 小學組 銅牌─愛放屁的水牛

學生上學途中常看見牛在路邊吃草,他們以天真的想像,為牛創作了一個專屬的故事,這是由自身與環境的互動中得到的靈感與啟發。在拍攝過程裡,學生瞭解了牛與社區的淵源,以及過去的依存關係後,加深了他們對牛的情感。學生愛護牛的心情,使他們明白了環境保護的重要,有了自然且友善的環境,動物們才能在此地共處。
-
【製作團隊】吳宥恩 徐子旻 李欣芮 林羿岑
【指導老師】林立晨 魏士欽 葉哲銘
【評審評語】用指偶當媒材,演繹了一則充滿童真,饒富趣味的故事。從發想源頭,一路到完成影片,都表達出用屬於自己的洞察力和創造力來詮釋世界,正是藝術最重要的本質。

看詳細

2018 小學組 佳作─有你真好,一路好走

義和路平團是由一群志同道合的伙伴共同投入服務,有感於道路崎嶇不平而導致行車危險,發自內心全力投入,即使沒有報酬,每一細節總是一絲不苟,慎重其事。他們以實際行動回饋社會,善念與善行為南湖國小的孩子們開啟了一扇知善、樂善、行善、服務學習助人的門窗,不論是助人者、受助者,臉上所洋溢的笑容,使社區亮起來。
-
【製作團隊】鍾沂秦 劉維恩 鍾瑋家 謝羽鈞 羅家麒
【指導老師】李俊儒 王薇茹 葉采薇
【評審評語】主題很好,學生提問的問題也很好,雖然有重演痕跡。拍攝者有機會深入了解自己的社區,關心自己的居住環境。

看詳細

2018 中學組 佳作─飛閱溪口

透過空拍機記錄流經溪口鄉的三疊溪,闡述溪口鄉地名的由來及三疊溪旁的環境生態,如河灘地及候鳥等。透過記錄夜間諸羅樹蛙調查實況,讓大家了解三疊溪不僅是會淹水的溪流,也有豐富生態,提醒大家守護自己的家鄉。
-
【製作團隊】劉宇哲 陳沛妏 洪子晴
【指導老師】黃孝文 李佳齊
【評審評語】作者意欲以兩者截然不同的角度切入地理、家鄉,在融合上使用了好的技巧,讓不同相在一部影片中保持平衡。有確實選擇空拍的鏡頭語言,創造成功的視覺經驗。

看詳細

2018 中學組 佳作─鹿埔印象

我在桃園出生,出生不久後就搬來宜蘭縣鹿埔,現在我國小畢業了,考上了桃園一所國中的美術班,很捨不得離開這個地方,決定和學弟一起記錄鹿埔,這個我生活了12年的快樂草原。
-
【製作團隊】李能弘 陳弘恩 徐子晉 黃宥榮
【指導老師】游政男 葉哲銘
【評審評語】「這裡的孩子都像鹿一般地奔跑。」影片裡的孩子這樣說道。也許青澀、也許不成熟,但成長的甜蜜與哀愁充滿了整部作品,很是動人。
 

看詳細

2018 社會組 環境生態特別獎─上山走走

透過阿里山鄒族獵人的日常與打獵過程,看見獵人與自然、土地的深厚連結,並揭開狩獵文化的神祕面紗。
忠實地記錄在這阿里山山林之間所存在的獨特生活體系,並讓觀眾了解狩獵對於原住民的意義。其背後蘊含著身為獵人的驕傲、執著和溫柔,以及整個成長環境背景,對於獵人價值觀的養成。
-
【製作團隊】田瑀 宋映萱 劉伊翎 李宣萱
【指導老師】蔡崇隆 吳政龍
【評審評語】鄒族人不說上山打獵,而說上山走走,去拿一些獵物,影片追隨獵人浦少光上山,細膩地呈現他的狩獵活動,以及他在部落裡的自在生活。這部影片讓我們看到原住民與大自然相依相守的傳統,他們早已在實踐「現代」的環保意識。

看詳細

2017 小學組 金牌─雪隧世代

臺北搬來的謝家,常常往來宜蘭和臺北之間,他們已經整整走了十年的北宜高和雪隧。而這十年,也剛好是謝清懷和他的同班同學,離鄉或返鄉過程中,共同或是唯一的記憶。清懷跟他五個同學一起走過這217年來所有宜蘭對臺北主要的交通要道,竟發現他們穿嶺出雪隧後是看不到龜山島…
-
【製作團隊】蘇錫彥 趙偲羽 張秦嘉 王逸宸 陳蕎芯
【指導老師】謝清槐 許家昇 蘇勝祥
【評審評語】由老師、同學與家長總動員,以雪隧開通十週年為發想,引發孩子們進行街訪,也親自體會不同時代的宜蘭人去臺北的路徑。影片企圖心不小,也展現了大人與小孩攜手合作的成果,結合了媒體教學與歷史踏查課程。

看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