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對王慰慈教授是特別的一年,他就要離開30多年的教職,退休了,但她對退休後的生活一點方向也沒有。
面對學生各種不同意見與批評,受訪者難以尋找,甚至接手大淡水拍攝計畫的人才也後繼無人,接連而來的家庭變故,讓她頓時失去方向,慰慈教授回顧多年教育生涯,尋找著離開並踏出新旅途的勇氣。
影音分類
在我的家族裡,同一天迎來兩件大事。 有送走兒子的媽媽也有迎接兒子的媽媽,然而生命是反覆的循環與更替。
跑外送的過程就像遊牧民族一樣,你不知道下一個目標在哪裡。達到自己追求的目標時,這些現實與夢想的迷惘中,是我們或多或少都曾有過的,只能一直堅持下去。
我與朋友們的二十歲生活記事。 成長不需要和解,帶著悲傷和迷思,我們也能走到更遠的地方。
民以食為天,飲食文化早已成為人民的日常;而「辦桌」更是臺灣人的集體記憶之一。
《守味》紀錄總鋪師林明燦,如何在飲食文化的流轉下,堅守心中的「古早味」,並將自身對辦桌文化的堅持,實踐於職業精神之中。本片也呈現辦桌工作現場的辛勞與職業傷害,看見總鋪師在一道道佳餚背後的付出與敬業,並展現其如何在柴米油鹽之間守住臺菜原有的樣貌。
在這個網紅遍地的年代,幾乎所有人都在追求光鮮亮麗的事物,彷佛這才是現代人生活的目標,然而有另外一群人卻反其道而行,他們熱衷於拍攝廢墟,喜愛透過探索鄉鎮巷弄去尋找廢墟。
但廢墟是有時效性的,在緩慢風化及崩壞的歷程中,跑廢者猶如與其競賽,所以他們選擇拿起相機拍攝廢墟的每一圈年輪、每一道痕跡,記錄著廢墟的生命。
素人畫家張怡菁,三十年前因車禍導致全身癱瘓,經努力復健後,於四年半前,開啟她的繪畫之路。藉著手中的畫筆,抒發內心的情感,並將感悟到的生命喜悅傳遞給眾人。坐在輪椅上的怡菁老師用自身生命的經歷,來告訴大家「有志者,事竟成」,別考慮太多,「開始做,就對了!」或許這一刻,身不由己的她,心裡的感受,是幸福的。
在台灣金紙文化是一種很常見的民俗信仰,但隨著時代變遷與現代化,金紙文化日漸式微,為了解金紙文化對於台灣的重要性,在家中、廟宇進行田野調查,走訪金紙工廠傾聽老闆對金紙產業興盛衰微,透過影像講述故事,讓傳統文化受到各方的關注而永續保留,運用創意將金紙文化創造不同的新價值,培養學生成為世界永續新公民。
人們往往不知不覺就以CP值來評價食品的好壞。 但我們真的了解CP值代表的意義嗎? 我們深入探討CP值對天然食物與化學食品之間的矛盾關係。 人們都希望買到最好又想省錢,一味追求便宜和方便的同時我們卻可能失去更多更重要的事物。 一個簡單的決定卻可能導致很多問題產生, 這些問題其實需要大家一起去做改變!
碩恩發現爸爸總是半夜偷偷跑出去,心裡甚是憂心。在同學的幫忙下,決定要跟蹤爸爸,於是發現了一個秘密….。 綠竹筍是八里最有名的特產,素有「黃金筍」之稱。爸爸在觀音山麓種植竹林,採取有機耕種法,希望把竹筍的美味用最健康的方式傳遞到大家的口中。孩子們在揭開真相後,了解到農夫的辛苦,也深以家鄉的這項產業為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