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音分類

2018 社會組 環境生態特別獎─上山走走

透過阿里山鄒族獵人的日常與打獵過程,看見獵人與自然、土地的深厚連結,並揭開狩獵文化的神祕面紗。
忠實地記錄在這阿里山山林之間所存在的獨特生活體系,並讓觀眾了解狩獵對於原住民的意義。其背後蘊含著身為獵人的驕傲、執著和溫柔,以及整個成長環境背景,對於獵人價值觀的養成。
-
【製作團隊】田瑀 宋映萱 劉伊翎 李宣萱
【指導老師】蔡崇隆 吳政龍
【評審評語】鄒族人不說上山打獵,而說上山走走,去拿一些獵物,影片追隨獵人浦少光上山,細膩地呈現他的狩獵活動,以及他在部落裡的自在生活。這部影片讓我們看到原住民與大自然相依相守的傳統,他們早已在實踐「現代」的環保意識。

看詳細

2017 小學組 佳作─走揣水餅的人情味

一年一度的岳王祭典,是長興國小學生必修的課程,令孩子們開心的是祭典結束後,每個人手上拿著傳承百年的水餅,幸福的品嘗著。臺南地區水餅的習俗只限特定地區(永康、新化、仁德),本影片旨在透過水餅認識家鄉主要的傳統文化,探討傳統節慶和生活的關係,表達對家鄉的關懷。
-
【製作團隊】周子馨 嚴泓淳 郭旻宜 程泱錤 許燁綾
【指導老師】陳文凱 宋幸眞 郭綺文
【評審評語】田野調查觸發行為的決定,行為的決定再觸發敘事的脈絡。層層疊疊觀照內在原點的好奇心,逐漸擴張成一部耙梳歷史,卻同時也映照當代變化,層次豐富的紀錄片。
 

看詳細

2017 小學組 佳作─阿婆个艾粄

上社會課,老師提到客家傳統米食的手藝逐漸減少,這讓我想起每到過節,阿婆忙著打粄仔時,好奇的我總是圍繞在阿婆身邊問東問西,也常常聽阿婆提起小時候的事,阿婆說,這些手藝都是從小跟曾祖母學的,一代一代傳承下來。
-
【製作團隊】劉祐辰 鍾沂秦 鄭立偉 鍾瑋家 謝羽鈞
【指導老師】李俊儒 徐千淑 李淑婷
【評審評語】食物永遠都是帶領我們去認識自身與彼此文化最好的路徑之一。《阿婆个艾粄》用很簡單的方式讓我們看見了阿婆的手藝,也看見生活便是傳承傳統最好的方式。

看詳細

2017 中學組 銀牌─雨後

青少年時期會為了繁瑣的事迷惘且不知所措,面對自己的性向,社會能否接受,還得面對輿論、父母的想法和同儕之間的眼光。或許對目前的我們最好的方法還是抱持著尊重的態度和理智的想法,才能創造一個互相關懷和彼此傾聽的社會。
-
【製作團隊】黃奕涵 楊婕榆 張勻瑄
【指導老師】何婷婷 王教哲 蘇宴慧
【評審評語】向這群年輕人致敬,謝謝他們信任攝影機,並勇於說出自己的心聲。面對青少年選擇性別議題,展現如此開闊多元的心胸,我們這群所謂的「大人」,只能偷偷掩埋慚愧,跟著你們大聲喊,加油。

看詳細

2017 中學組 佳作─福菜的滋味

早期農村田間生長的野菜、水生植物常成為餐桌上的佳餚,然而這樣的飲食文化在現代卻逐漸被遺忘,所幸我們生活的美濃地區仍保有這種生活樣態。
我們希望孩子從訪談,以及鏡頭凝視社區的過程中,加深自身與土地的連結,拼湊出故鄉美濃的樣貌。
-
【製作團隊】廖哲緯 林育民 吳宗祐
【指導老師】馮志仁
【評審評語】《福菜的滋味》用五分鐘的時間,帶我們好好認識一種植物、一種生活裡的智慧。說得少,卻很多。

看詳細

2017 中學組 佳作─LULUNA

「妳是原住民?」,以前我會驕傲地說:「是啊!」但是小學之後同學總是會用驚訝和歧視的眼光看著我,讓我愈來愈不敢大聲承認,但當我彈琴時,內心總是不斷浮現山上的景色。聖誕節是族人團聚的日子,我決定趁著這次聖誕節,回到羅娜,重新認識自己。
-
【製作團隊】江翊瑄 戴華均 陳幸愉 徐佩萱
【指導老師】何婷婷 王教哲 劉韋讓
【評審評語】與母親回到布農族家鄉過節,透過對祖父和母親等家人的訪談,學習珍惜自己的原住民根源,也從祖父身上看到不一樣的生活方式與價值觀。題材從小見大,攝影相當穩定純熟,音樂的運用以及中學生的自述旁白運用得恰如其分。

看詳細

2017 社會組 銀牌─岸

導演透過影像寫下日記,2013-2016年期間,因緣際會,參與紀錄許多大大小小的陳抗會議,剪輯成23分鐘的影像,期盼透過影像,摘要勾勒臺灣當代社會現況與困境。
-
【製作團隊】郭盈秀
【評審評語】一部有意思的實驗紀錄片。用資料檔案一串看似無意義的數字,做為轉場的字卡,在架構上發揮了奇妙的功能。唯其中有一兩段章節內容過長,脫離了影片所展現出的某種疏離感,但仍足以打動身為中年人的我,謝謝創作者似有若無地打了我一巴掌,讓觀影者打開反省的缺口,細細地、長長地… 在心中慢慢竄流。

看詳細

2017 社會組 佳作─《kituvangsar.晉級》

臺東知本卡大地布部落,至今保有傳統男子年齡階級組織的教育養成,這是成為訓練有術的「巴拉冠」男子必經的修煉,也是「巴拉冠」青年集會所的處事根基。是什麼樣的集體力量和部落思維,讓這些叛逆、調皮的國中階段的男孩們,甘願付出勞力、服從聽訓?他們又體會到了什麼?
-
【製作團隊】Uki Bauki(潘昱帆)
【評審評語】很棒的紀錄片,透過「巴拉冠」晉階,深刻感受原住民部落共生的團結精神。特別是後半段討論是否堅持傳統的片段,很動人。但很可惜,影片有幾段內容比較失焦,鬆動了敘述架構,雖然創作者企圖用音樂加強節奏,但過於密集,同時也失去環境音的力量。

看詳細

2017 社會組 佳作─板橋我的家:一首歌的誕生

2014年10月25日在板橋府中商圈有一場集合板橋的國小及社區組成的千人大合唱活動,合唱曲目為由曾獲金曲獎傳統暨藝術音樂作品類「最佳作詞」獎的音樂人蕭澤倫,以及林中光樂團的梁承忠共同創作的「板橋我的家」。本片記錄這首歌及合唱活動怎麼形成,並期待發揮著什麼樣的影響力。
-
【製作團隊】羅正皓
【評審評語】板橋居民尋求社區認同,決定創作一首歌曲,並舉辦一場千人大合唱活動,這項動議得到熱烈的回響,題材動人,受訪者誠摯,投入活動的團體與個人眾多,以事件為核心但沒有流為活動紀錄,是一部讓人感動的佳作。

看詳細

2016 小學組 佳作─成 太鼓

紀錄三峽大成國小太鼓隊的一路走來,由前任校長朱玉環成立,透過朱校長的訪談,說明成 太鼓 當初創立的原由及成效。片中記錄隊員平時練習和表演的實況,影片最後,更有指導老師戴慧萍的專訪,娓娓道出這幾年指導學生和對大成孩子們的期許。
-
【製作團隊】方薏捷
【指導老師】黃昱達
【評審評語】因為題材關係,節奏感是這部片的優勢,隨著鼓聲,帶著觀眾進入這個故事。技術上建議,鼓聲不要鋪的太滿、影片整體的內容流於介紹太鼓,若能多描述小朋友們練習時,背後的故事及酸甜苦辣,讓情感更豐富,影片會更精彩。

看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