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音分類

2017 小學組 佳作─阿婆个艾粄

上社會課,老師提到客家傳統米食的手藝逐漸減少,這讓我想起每到過節,阿婆忙著打粄仔時,好奇的我總是圍繞在阿婆身邊問東問西,也常常聽阿婆提起小時候的事,阿婆說,這些手藝都是從小跟曾祖母學的,一代一代傳承下來。
-
【製作團隊】劉祐辰 鍾沂秦 鄭立偉 鍾瑋家 謝羽鈞
【指導老師】李俊儒 徐千淑 李淑婷
【評審評語】食物永遠都是帶領我們去認識自身與彼此文化最好的路徑之一。《阿婆个艾粄》用很簡單的方式讓我們看見了阿婆的手藝,也看見生活便是傳承傳統最好的方式。

看詳細

2017 小學組 佳作─圓一個圓

寶來因為莫拉克風災導致年輕人大部分都到外面工作,只剩下一些老人家在寶來。只有每到佳節全家人才會一起團圓,但平時阿公、阿嬤卻得不到這種溫暖的幸福感;自從有了寶來人文協會後,這些阿公、阿嬤向家人不在身邊落寞的心情說「拜拜」,每逢佳節多了我們寶來國小孩子的陪伴,把團圓的圓給圓滿了。
-
【製作團隊】陶乙辰
【指導老師】倪筱婷
【評審評語】老師帶著學生一起拍攝社區重建的議題,以五分多鐘的短片呈現災後的寶來村社區團體努力讓老人與學童一起過節,藉以逐漸回復社區的生氣,簡潔且富教育意義。

看詳細

2017 中學組 金牌─蕃薯葉上的秋海棠碎片

民國38年,許多外省兵來台,有些繼續參加戰役,有些無依無靠的只能打零工。40年,相信大部分人無法想像這麼久的時間沒有回家,沒有見到父母,甚至有些老榮民一輩子都沒回家過,有的人事已非。
藉由我的外省爺爺的故事,反映出老榮民的辛酸歷程。
 
-
【製作團隊】王晨羽
【指導老師】何婷婷 王教哲 王儀珍
【評審評語】由一個核心人物散發的家庭紀錄並不罕見。但能簡約地僅用訪談,照片,和現實生活,串聯出一個三代,透過時間環境軸線,集體對「原鄉」定義的闡述,實屬不易,且發人深省。

看詳細

2017 中學組 銀牌─雨後

青少年時期會為了繁瑣的事迷惘且不知所措,面對自己的性向,社會能否接受,還得面對輿論、父母的想法和同儕之間的眼光。或許對目前的我們最好的方法還是抱持著尊重的態度和理智的想法,才能創造一個互相關懷和彼此傾聽的社會。
-
【製作團隊】黃奕涵 楊婕榆 張勻瑄
【指導老師】何婷婷 王教哲 蘇宴慧
【評審評語】向這群年輕人致敬,謝謝他們信任攝影機,並勇於說出自己的心聲。面對青少年選擇性別議題,展現如此開闊多元的心胸,我們這群所謂的「大人」,只能偷偷掩埋慚愧,跟著你們大聲喊,加油。

看詳細

2017 中學組 銅牌─田.滿 2:重生(完整版)

2016年,也是雪隧開通10週年。雖然帶來繁榮與人口,卻也產生宜蘭人沒有面臨過的現象。
「不做不會怎麼樣,因為事件依然在發生。做了就會很不一樣!因為撇開名與利,我們已經踏出關心家鄉的一大步!」
堅持做對的事情。我們不是完成了一部影片,而是完成了一份使命與社會責任。
 
-
【製作團隊】黃峻傑 蔡辰緯 黃書凡 曾詰淩 林宥蓉
【指導老師】李易倫 張家豪 顏廷伍
【評審評語】兩年前田滿1已讓人感到驚艷,沒想到兩年後再次看到田滿2的延續,製作依然精良完整,藉由紀錄片的長期觀察與探索,此舉讓人想到小川紳介的精神,期許田滿的製作團隊未來能夠有更加長遠與廣闊的追蹤,讓宜蘭的農業現況有更加完整的描繪與思辨。

 

看詳細

2017 中學組 佳作─福菜的滋味

早期農村田間生長的野菜、水生植物常成為餐桌上的佳餚,然而這樣的飲食文化在現代卻逐漸被遺忘,所幸我們生活的美濃地區仍保有這種生活樣態。
我們希望孩子從訪談,以及鏡頭凝視社區的過程中,加深自身與土地的連結,拼湊出故鄉美濃的樣貌。
-
【製作團隊】廖哲緯 林育民 吳宗祐
【指導老師】馮志仁
【評審評語】《福菜的滋味》用五分鐘的時間,帶我們好好認識一種植物、一種生活裡的智慧。說得少,卻很多。

看詳細

2017 中學組 佳作─王太太的麵店

現今社會中有許多大大小小的故事,有的勵志、有的感人,我們拍這部片就是想要呈現出這些肺腑人心的故事。王太太因為她的先生去世,所以才開了一家麵店來養活她的孩子。剛開始生意很差,幾乎沒有客人,但她還是一點一滴的付出、努力直到現在。
-
【製作團隊】王宥愉 吳辰桓 曾彥翔 阮盛榤 劉嘉璐
【指導老師】邱錫塘
【評審評語】踏實地拍攝學校附近一家小麵店的老闆自述以及每日備餐細節,人物簡單樸實,準備食物的日常工作看來很有味道,背景音樂的使用也算節制,作為中學生拍片的題材以及表現手法,頗有可觀之處。

看詳細

2017 中學組 佳作─LULUNA

「妳是原住民?」,以前我會驕傲地說:「是啊!」但是小學之後同學總是會用驚訝和歧視的眼光看著我,讓我愈來愈不敢大聲承認,但當我彈琴時,內心總是不斷浮現山上的景色。聖誕節是族人團聚的日子,我決定趁著這次聖誕節,回到羅娜,重新認識自己。
-
【製作團隊】江翊瑄 戴華均 陳幸愉 徐佩萱
【指導老師】何婷婷 王教哲 劉韋讓
【評審評語】與母親回到布農族家鄉過節,透過對祖父和母親等家人的訪談,學習珍惜自己的原住民根源,也從祖父身上看到不一樣的生活方式與價值觀。題材從小見大,攝影相當穩定純熟,音樂的運用以及中學生的自述旁白運用得恰如其分。

看詳細

2017 中學組 佳作─驚蟄後的堅持

阿姨因為移居到奧勒岡的關係對甜點產生憧憬,這時法國藍帶廚藝學院在她居住的州設立分校,又正好離住處只有兩條街,所以就興致勃勃地報名參加。
畢業後,阿姨在美國小有成就,但後來因父母年邁,所以回臺陪父母過晚年。並在埔里這個小鎮開了一間甜點店,將法式的甜點帶給小鎮的每一位居民。
 
-
【製作團隊】陳盈錞 陳香霖 潘大山 詹昀蓁
【指導老師】邱錫塘
【評審評語】很動人的一段故事,在驚蟄後的痛哭,覺悟,然後再起來,最後回到自己的故鄉—埔里。雖然拍攝者比較生疏,沒有掌握到主角的特色與情感,但仍不失為一部好片。最後小聲提醒,字幕太大了點。

看詳細

2017 中學組 佳作─家鄉四草WAY

四草的生態特別美,早期這個地方的產業是以農業為中心,卻因為海水倒灌,使得農田無法耕作,而導致產業轉變成養殖漁業,沿海地區則出現了養蚵業。然而時代變遷,環境被破壞,小漁村漸漸沒落,但是背後還有一群默默守護著家鄉的人。
-
【製作團隊】黃郁芸 羅芊鈺 賴宥瑜 王健勳
【指導老師】何婷婷 王教哲 何彩雲
【評審評語】談區域變動,很少用這麼溫柔,以家人訪查為線,兼述產業,環境,及家族情感的流動,也反映出作者藉攝影機,和被攝者彼此倚靠的需要。

看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