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音分類

2012 中學組 佳作─吉貝島的希望工程

透過『吉貝海上生活工場─石滬工法研習營』計畫,將為期8天的漁村生活及工作體驗紀錄下來,影片內容包括1.岸礁上的基本工法搭建實習、2.敬謝大海的祭祀紙錢課程講解、3.實際下海修建石滬工程、4.各組自由社區訪談等四大項,進一步來認識吉貝的社區組織發展,及石滬所面臨的問題。藉由深度的生活體驗發現吉貝的漁業組織、修建工法、生物環境以及先民對海洋的認知等等更深層的文化元素,培養對土地的認同感與責任感,進而主動關懷、疼惜台灣,讓我們能夠更加的認識到這片土地的美。
-
【製作團隊】白智維 莊賾安 黃冠倫 朱益賢 沈鈺翔
【指導老師】顏于軒 劉文政 鄭暐縈
【評審評語】吉貝石滬守護者和同學全程以Holoh語對話,自然而生動,而且成功展現了吉貝石滬守護者的個性和對石滬的想法,相當珍貴而難得。同學間的互動和對話也很自然。整個拍攝過程是同學們謙虛地向吉貝石滬守護者學習什麼是石滬?如何製作石滬?並實際動手作,是一個尊重在地知識、學習在地知識的過程,很有意義。
 

看詳細

2012 中學組 佳作─台江近鄉情

台江?似懂非懂的問答,道出我們對環境的冷漠。
家鄉-台南市安南區,就位於台江之地。土地貧瘠、教育資源分布不均,造成城鄉差距。在家鄉的這片土地上,有一群愛家鄉的人,從大廟興學為起點,開始一連串台江文化運動的推動,整合資源並參與公共政策,讓這片土地上的人們覺醒,串連起大家愛這片土地的心,「土親,人就親」。
-
【製作團隊】陳羿妘 林子涵 劉育均 許庭禎 吳以恩
【指導老師】黃莉珺
【評審評語】由一個地名而衍生出一部紀錄片,詳實地告訴觀眾訊息。製作團隊雖仿效電視節目的製作方式,卻也不失創作的能量。
 

看詳細

2012 社會組 金牌─起風的樣子

他們是我的盲人朋友
生活切片的紀錄
友情與愛情的模糊地帶
看見? 看不見!
有時我們都處在同一種的世界
不分你我
-
【製作團隊】郭亦倫 洪千淳 陳詠聲 陳盈蓁 施淳仁
【指導老師】王孟喬 平烈浩 陳黎恆青
【評審評語】以視障男女的感情互動,辯證了人性的吊詭。難得的是紀錄片中的人事物以另類的方式提供了一種現象,他們一呼一吸之間便與這塊土地相融,是取材有創意的作品。
 

看詳細

2012 社會組 金牌─民生路26巷

一個社會變遷中所消失的歷史遺跡、特殊景觀-吊腳樓,具有傳統與文化的時代意義;展現基層小人物複雜無奈的命運和背後社會變遷的脈動。
 -
【製作團隊】林煥文
【指導老師】林煥文 林良哲
【評審評語】以穩當的運鏡與剪接,呈現了違章建築的拆除,從而挖掘過去歷史的必然與偶然,也使得人與人之間的對待起了極端的對立,並踏實地呼應了人性與現象,在傳統與進步中也獲得辯證。
 

看詳細

2012 社會組 銅牌─站立

「站立」紀錄一位職棒球員的奮鬥故事,主角馮勝賢一出生就面臨先天缺陷問題,加上父親早逝讓他的童年生活飽受波折,小學加入棒球隊後,因為一次其他家長對馮勝賢的嘲笑,讓母親不願進球場看他。經過多年的努力,馮勝賢終於成為國手,正當母親為他再進球場,一切看似美好之時,一記失誤,將馮勝賢重重摔入谷底 ......
-
【製作團隊】張宏杰
【指導老師】陳國傑
【評審評語】雖然以兄弟職業棒球隊的球員為對象,但精神主旨卻安置在早產兒的成長過程。令人刮目相看的是作品提供了一種堅毅的思維,也展現了另類的創意。
 

看詳細

2012 社會組 佳作─黑手堀的鋼鐵柔情

台灣經濟在60年代,靠著加工、製造業,寫下了一頁奇蹟,但是隨著時代進步,這些俗稱黑手的行業漸漸沒落,不過在台中市的東門社區裡,仍有一群人,堅守著崗位,默默的為這可能消失的行業努力奮鬥,外人稱這裡為黑手堀,不過老一輩的人都知道,黑手堀不只見證了地方發展,也靠著傳統產業帶領台灣走向國際。
台中市的東門社區,從60年代開始,手工具、製造業等中小型企業工廠,紛紛進駐,加上道路沒有重新規劃,讓這裡也被叫作黑手堀,但這個看似工廠林立的社區,卻得天獨厚的,擁有一條綠色步道-東光園道;高大成排的小葉欖仁樹,綠樹成蔭,孕育豐富的生態資源,不只是居民飯後休閒的好去處,更成為社區生態教學的最佳教室。
 
有不少社區,都會成立像是鑼鼓陣,或是宋江陣之類的傳統陣頭, 來凝聚大家的向心力,台中的東門里雖然也有一支大鼓陣,不過這大鼓陣的成員,竟然有一半都是女性組成。原來是因為東門里,幾乎家家戶戶都是小型工廠,男主 人忙於工作,很難撥空參加,也因此反倒給了女性居民,一個另類的表演舞台。
-
【製作團隊】吳宜婷 洪嘉鴻
【評審評語】本片紀錄台灣最基層的產業和黑手師傅,對象是不為人注意的產業和人群,發揮原鄉踏查的精神。產業文化資產的調查和紀錄,也是目前的新趨勢,本片意味深遠。
 

看詳細

2012 社會組 佳作─厝勒等

為什麼需要保留老房子?
保留老房子的價值意義,不單只是維護歷史的痕跡,在文化多元的台灣土地,保護老房子免於拆除,同時也保護台灣僅剩的在地文化。
台中有著一群人,正默默的的為這些老房子的生存努力,有持續而成功的;有無奈面對拆除的;有和老房子緊緊相依著的……
少了老房子的我們,還留下甚麼呢? 還看的見台灣歷史的痕跡嗎?
-
【製作團隊】陳韻如 游雁婷 楊雅帆 王韻涵 歐陽樺
【指導老師】許維哲
【評審評語】社區再活化是多大的工程?影片中以社區裡留下的房舍與留不住的美好時光,或拆除中的建築與期盼中的再生機會,交錯成社區再造或拆遷的多方對話。老眷村與老住民被重新燃起的希望,對照之中能給予社會反思的機會。
 

看詳細

2012 社會組 佳作─昆蟲心.保育情

昆蟲與人類之間有密切的關係,許多人小時候都喜歡與美麗的蝴蝶、漂亮的天牛、威武的鍬形蟲與活潑的蜻蜓為伍。光華國小是桃園縣復興鄉最偏遠的小學,四週群山圍繞保有良好的森林環境,因此,在校園內就能觀察到許多種類的生物,其中也不乏數種保育類的昆蟲。從每年的五月開始大紫蛺蝶、無霸勾蜓、霧社血斑天牛和台灣大鍬形蟲相繼在校園中出現後,即深深吸引孩子們的目光與焦點。從剛開始初步的認識,再去查尋相關的生態資料配合自己的野外觀察,將牠們的點點滴滴用相機、用影片記錄下來。
-
【製作團隊】賴綺襄
【評審評語】刻意將螳螂及其他昆蟲以主觀鏡頭放大,也使得畫面更顯夢幻新奇,相對地呈現出另類創意。尤其透過畫面讓人對保育的議題,多了一層的興味與關懷,是相當有創意的作品。
 

看詳細

2012 社會組 佳作─幸福聲響-水碓

住在土角厝的三合院,睡覺躺在大通舖上,吃飯還得燒柴火,這種農村時代的生活情景,在繁華又進步的台中市區已經很少見,南屯的水碓社區,這個台中第一個由漢人開發的聚落,雖然經過三百多年的歲月風華,卻因為在地居民的堅持和用心,完整保留古早味,還因此成功得到政府的重視,躲過都更重劃的命運被保留下來,居民們更加珍惜,也決定要重新找回那份客家聚落的情懷,籌畫許多尋找舊回憶和體驗活動,讓居民的向心力靠的更緊密,也讓新世代的孩子能夠感受早期台灣的生活點滴,更珍惜這塊土地。
-
【製作團隊】李晉仰
【評審評語】南屯水碓聚落是台灣少數曾經有水碓的聚落之一。本片紀錄的不僅僅是都市人對農村聚落的懷舊鄉愁,也紀錄台灣重要的文化資產。尤其水碓聚落也是客家人開發台中盆地的重要據點,具有多重的文化意義。
 

看詳細

2012 社會組 佳作─斗六的香格里拉石榴驛

尋幽探訪一甲子石榴舊驛,它位於離斗六市石榴班的福懋工廠不遠處,這無人管理的小小鐵路站房,隱身於石榴班郊外的一片樹叢間,距離聚落又遠,外人來到斗六市石榴班地區,如果沒有指標或當地人指引,真的很難尋覓它的蹤跡。
鐵路局唯恐這無人管理的站房遭人惡意破壞,甘脆就架起鐵皮圍住售票房裡外,僅留候車亭及通道出入,而綠色鐵皮與木造石榴舊驛讓視覺感到非常不搭調,不禁讓人感慨石榴舊驛早已不像個車站。
石榴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改名的,原稱石榴班,因為附近有條石榴班溪;原先的站房建於二戰初期年間,提供軍事運輸之需,至1950年代才開始辦理客運,但1990年以後即降為招呼站。
進入站內後,就看到月台上一座橫跨鐵軌的路橋及紅、灰色磚塊相間築成的廣場,而四圍樹木扶疏,遠眺綠色田野一覽無遺,駐足於此觀賞田園風光,倒是別有一番風味!而站房旁邊的職員宿舍則因為疏於管理而雜草叢生,景象蒼涼許多。
我們需要共同關心這見證歷史的石榴舊驛!讓它早日風華再現!現存古老木造驛站的結構及外觀,是人文寶貴的資產!
-
【製作團隊】周秀月
【指導老師】蔡順仁
【評審評語】社區整體力量的呈現。影片表達了社區為了一個老舊的車站所付出的努力。紀錄片與社區的發酵,為原鄉踏查做了最好的詮譯。
 

看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