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新大學 陳錦欣
 
在進入教室的前幾分鐘,我聽見老師上課和同學使用的是客語,這讓我有點害怕。雖然我的同伴是客家人,聽得懂客語、也會講。但是這使我更加覺得自己可能會被隔絕在外,站在拍攝紀錄片的經驗來說,我很怕我無法跟拍攝對像之間產生一種聯結的默契,更不用去談如何獲得他們的信任了。
出發之前,我們準備了一些素材,要跟小朋友們介紹,什麼是紀錄片,當我們走進教室,講台前的兩張椅子已經在等著我們,老師要小朋友用訪問的方式,來認識我們以及我們到來的目的,這個方式也可以讓小朋友們練習「訪問技巧」。隨著小朋友們的發問,老師漸漸切入「紀錄片訪談時會遇到什麼樣的問題?」從小朋友的問題中,老師挑出語病,繼而叫小朋友們重新思考,我覺得這就是實務和理論合而為一。同時這個方法,也比以往單純的自我介紹有趣得多。
我們準備了一些素材跟小朋友介紹什麼是紀錄片,經過我們跟泳泉老師的討論以後,我們聽從老師的建議,分別用了三個片段去做介紹,第一個片段是《月亮的小孩》是台灣紀錄片轉型的重要作品,吳乙鋒導演藉由記錄小部分的白化症患者去呈現整個大時代的氛圍,我們所截取的片段是白化症的小妹妹玩耍時,被一旁的路人問說「是台灣人嗎?」到小妹妹回家後,與導演訪談的過程中,談到自己在學校被欺負的心情,不禁悲從衷來,藉由這個片段,我想告訴小朋友,提供一個範例給他們,讓他們知道如何去記錄自己生活周遭的情況。
第二個片段是《翻滾吧!男孩》我們談的是「紀錄片倫理」,在影片中,其中一段是介紹一個常常被教練操到哭的小男孩,小男孩被訪問時,作者及在旁邊打上了「愛哭鬼」三個字。試想,如果導演把一群小朋友集中在一個電影院,一起看這部作品,國小的男童會不會因此而取笑那名被冠上「愛哭鬼」稱號的小男孩,對一個幼稚園男童來說,是不是另一種被取笑的霸凌?同時,這也是一個情境丟給即將拍片的同學們。學生裡,有一組計劃要拍攝一個家裡賣菜,在菜市場擺攤的同學,作為紀錄片的拍攝對象,那位同學在學校的表現並不是很理想,如果導演要同學去呈現這一塊時,必須要懂得拿捏分寸。
第三個片段是《kJ音樂人生》,我們利用這部片子談紀錄片的剪接,其中有一個小片段是,作者利用剪接把小時候的黃家正與長大後的黃家正連接在一起,他們都在做同一件事情→打電話給Miss Lo,紀錄片的剪接是一份很重要的工作,其中你要呈現組織和邏輯的辯證能力,所以我覺得,我們要先給這群準備拍紀錄片的孩子們知道,他們有什麼可以選擇、創作的可能性。
經過了這樣一個小型紀錄片的演講下來,我覺得自己準備的東西好像太難了,小學生一個又一個趴在桌上的臉孔讓我受挫,但是看到小朋友的熱情,我知道,他們一定可以完成一部他們自己特有的作品,期待他們的表現。
世新大學 賴伊宣
還記得當初李泳泉老師在課堂上告知我們要參加神腦原鄉踏查這個案子的時候,當時我看到來自全台灣的國中小時,我就已經決定好要選龍肚國小了,之後和同伴商量的結果她也同意,事情就這樣子發展下來了。至於為什麼選離台北有點距離的美濃呢?是因為美濃也算是我的家鄉之一,國中時期在美濃待了三年,我發現我真的很喜歡美濃這個地方,淳樸,濃厚的人情味是它的最大特色,加上這裡的人們是以客家語為主要溝通方式,而我剛好又是客家人,在語言溝通這方面是沒有問題的,尤其客家語對我來說有一種更加親切,可以說有一種家的味道。現在一個人從南部北上求學,我一直希望有更多的資源或是機會讓我可以回到我的家鄉服務,人生在外,總忘不了自己的根在哪,更希望客家文化能夠更廣為流傳,至少自己能在這方面盡一份心力。
幾年後再踏進美濃的感覺沒變,還是當初那個我認識的美濃,老師和同學們之間很熱情,也非常願意給我們許多協助,第一次上課與同學們相處也許有些陌生,但很快地就打成一片,這是鄉下小孩的單純與可愛的地方,非常的感謝他們。在上課之前,我和同伴在台北就開始準備教材與紀錄片想和大家分享,我們試想什麼樣的紀錄片適合國中小生,他們可以看懂且理解,並且盡可能有啓發的作用。我突然想起當初我還是一個國中生坐在教室裡的畫面,鄉下小孩能見聞的資源畢竟不如城市,當初的我就是因為有這樣子的感覺而在考大學要與城市小孩競爭之際,卻害怕自卑了起來。
於是我們決定去找老師討論紀錄片的類型與題材,老師告訴我們不要低估他們的領悟能力,開了一些參考的片子。之後我們把它自己成投影片之後就這麼下鄉了。當然,有些紀錄片對於小朋友們的確有些難度,但很驚訝地是,犧牲放假時間來上課的他們已經上了一整天的課,竟然還是打起精神很認真地聽我們上課,也很樂意對我們的提問發言。其實滿感動的,我總覺得這群孩子比當初的我好學太多,也認真太多。
回到台北後,因為自己的課業與活動太繁忙,偶爾上上社團看看他們紀錄片的進度,讓我覺得他們甚至比大學生更認真在拍攝紀錄片上,利用整個暑假或是假日時間到學校上課,拍片,剪片,雖然有時候他們覺得很累,但看到他們自己的作品漸漸有了模樣很欣慰,也覺得很值得,這是第二次我去訪問他們,有幾個孩子告訴我的。最後,真的要替鄉下的孩子感謝神腦給他們機會學習更多,當年的我資源其實並沒有現在多,比起生活在城市的同學們有多東西是沒看過的,而我也很希望能夠有更多的資源進入偏遠地區,給孩子一個沒有城鄉差距,站在同一個起跑點學習的機會。我認為,鄉下的孩子是非常好學的,他們的潛力不會輸給任何人。同時也感謝神腦給我一個可以運用所學回鄉服務的機會。
-
【單位】世新大學
【製作團隊】陳錦欣 賴伊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