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人畫家張怡菁,三十年前因車禍導致全身癱瘓。經努力復健後,於四年半前,開啟她的繪畫之路,藉著手中的畫筆,抒發內心的情感。
高雄內門是總鋪師的原鄉,隨著時代變遷,內門總鋪師減少一半以上,孩子們決定實際體驗辦桌,找出辦桌文化面臨的困境,以及改善或解決的辦法。
因為一個孩子拒絕吃午餐的芭樂,引起老師帶領孩子探索水果套袋的運用,並走訪芭樂的盛產地-燕巢。
年邁的茶農辛苦的栽種著茶樹,可是茶園工作卻不知能否有人傳承下去,我們希望藉由這支紀錄片記錄下家鄉的好味道,讓大家都知道!
彰化縣花壇鄉長沙村,人稱「淡水魚苗的故鄉」。 而今民眾的飲食習慣改變,漁民開始轉向觀賞魚繁殖,希望長沙村在轉型之後也能夠接續祖業。
濕地除了調節氣候及水源外,也是許多鳥類的棲地,期待您與鳥相遇在濕地的機會,期望大家能夠一同珍惜這些濕地,讓生態能夠永續發展。
孩子們透過社區踏查,採集在地家鄉的美妙音聲;透由虛擬的主角-「毛毛君」帶領著觀者(聽者)走一趟繽紛的麗水之旅。
《旁觀者》探討南鐵地下化拆遷戶間的想法。我們少有機會傾聽,僅透過電視節目和新聞大致了解。就現實來說,我們都是旁觀者。
在一個安靜的午後,因為一陣雨,站在陽台的我被雨稍稍淋濕,想擦乾身體的我,忽然發現在觸碰身體的片刻,是那麼陌生,那麼害怕。
這是一個被遺忘的故事,記錄著台語的趣味、基隆的沒落和我阿公阿嬤的故事
社子島開發吵得沸沸揚揚,卻完全忽略了島上在地文化及人事物。這部紀錄片透過我阿公與社子島端午節文化的故事,帶大家再一次認識社子島。
因為工作特殊,爸爸不常在身邊,雖然不熟悉,卻多了一種得來不易的感情,讓我們更加珍惜相處的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