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玲慧夫婦在藥局的經營中,讓她跟顧客間有了更多話題,同時更懂得為人母的辛苦,提供更多的居家服務,成為一間富有情感與人情味的巷弄藥局。
生命在最青春年華的時候,從傲慢不羈的人轉變成輪椅族,兩個失速的人生究竟該如何面對未來的生活?
重回學校的我,開始興起拍攝家庭電影的念頭,想留下更多阿嬤的日常影像,卻也在拍攝的途中,悄悄記錄下一場連神明都無能為力的環境公害。
本片記錄「板橋我的家」這首歌,及板橋的國小及社區組成的千人大合唱活動怎麼形成,並期待發揮著什麼樣的影響力。
木柵公園內的萃湖被臺北市選定復育螢火蟲的場所,於是社區居民共同參與「找回萃湖美力」的活動,希望找回昔日萃湖的綺麗與活力。
曜是臺南西市場裡人們心中的期許所聚集而成的形象,市場是它的家,而它也是市場人們的希望。
卡大地布部落至今保有傳統男子必經的「巴拉冠」修煉。是什麼樣的力量和部落思維,讓這些男孩們甘願付出勞力、服從聽訓?他們體會到了什麼?
林美吟9歲那年隨父親上壽山遇見臺灣獼猴,歷經二十幾個寒暑,看著山上猶如自己親人的獼猴數量日益減少,她該如何找到猴(和)平共存的平衡點?
導演2013-2016年期間,因緣際會,參與紀錄許多大大小小的陳抗會議,剪輯成23分鐘的影像,期盼透過影像,勾勒臺灣當代社會現況與困境。
戴裕益,一名長期在中國工作的臺籍幹部,候鳥遷徙般的人生即將邁入第20個年頭。每次返臺,總要到舊西門市場,那是年幼時期的家庭記憶…
秋月,講述阿嬤回到老家回憶從前大家庭生活的狀況,以及她在磚窯場的這13年,經歷臺灣經濟起飛的時代…
員林靠著農業、食品加工以及觀光,在產業界盛極一時,但隨著健康與養生意識抬頭,衛生法規的嚴格,員林蜜餞會消失在歷史中嗎?